黑茶农业网 —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!

上海交大教授发明“三新”扁豆

来源:互联网时间:2023-09-14 17:26:05标签: 扁豆 扁豆市场分析 当前位置:黑茶农业网 > 蔬菜种植 > 手机阅读

扁豆

历时13年培育出扁豆“世家” 

像大豆一样直立生长,种植密度是原来5-6倍,不打农药也能阻碍害虫繁殖,扁豆、豌豆、莴苣“同堂”却不影响产量…… 

这个“扁豆传奇”的创造者武天龙教授与扁豆有着不解之缘。他从1998年开始研究扁豆,至今已有13个春秋。武天龙教授培育出的扁豆系列可以称之为扁豆“世家”。据介绍,迄今为止,国内外对扁豆的育种相对于其他豆科作物都明显落后。 

“最普遍的问题就是缺少早熟、优质的扁豆新品种”,武天龙教授说,随着青扁豆规模化生产和设施园艺快速发展,现有的农家品种在早熟性上不能发挥设施栽培的优势,而且目前扁豆品种退化严重,荚小,抗性差。 

为此,武教授十几年耕耘不辍,终于发明了三大系列的扁豆新品种(系)。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这三个系列的创新品种(系),平均比本地扁豆早熟7-9天,早熟优质高产,亩产量3000―4000公斤,与本地扁豆相比,增产10%,农民可以增收上千元,堪称“扁豆将军”。 

新扁豆身怀四大“绝技” 

武天龙教授培育出的“扁豆将军”身怀四大“绝技”。 

在人们的印象中,扁豆通常是搭架爬蔓儿生长,很少有人见过直立生长的扁豆。而武天龙培育出的扁豆新品种却有直立生长的“绝技”。原来,这是他发明的直立化栽培新技术。由于能够直立生长,扁豆的栽培空间也大为节省,这项新技术可增加收入10%,减少支出30%。 

扁豆“将军”还有高密度栽培新技术武装。武天龙教授介绍,目前一亩扁豆可种550株,经“武装”后,可增加种植密度3-5倍。 

虫害和农药是菜农和消费者最头疼的两件事,武教授发明扁豆野螟的防治新技术,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。他根据扁豆螟繁殖、生长习性,采用扁豆生长调控技术,在扁豆螟发生第2-3世代,即上海地区7-8月份,切除地上10-30cm的全部植株,阻断扁豆螟的生长世代,另外制成对扁豆螟有特殊吸引力的胶板,在每个点置放小型粘虫板2-4个,剩余野螟就被粘死在胶板上,这样扁豆生长不用打化学农药也能防虫。 

更绝的是,武教授还发明了扁豆和水稻二季作栽培新技术。他试验发现,采用水稻和扁豆的二季栽培,比清种水稻增加产值529.3%。武教授说,采用这种技术,扁豆、豌豆、莴苣也可“同堂”生长,错季收获,而不影响彼此的生长和产量。 

合作社产量可供应40万市民 

据介绍,近年来市场对扁豆需求量越来越大,全国有约有6万亩扁豆地。武教授说,上海浦东新区种植扁豆面积在2万亩,“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如此大面积产业化生产扁豆的先例,其产量和价格已经决定整个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市场。 ” 

在扁豆生产和销售过程中,上海交大探索由上海交大、上海红刚扁豆专业合作社、上海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成的科研―生产―推广一体化新体系,目前已建立示范基地6300亩,有4180名社员,带动周边6个镇15000亩,辐射区面积达26万亩次。 2010年合作社实现总产量达48600吨,总产值达1.86亿元,平均亩产值12400元。按上海市民每日青扁豆需求量0.5kg,合作社青扁豆供应量平均能够解决约40万市民的蔬菜问题。 

武天龙教授计划在未来五年,将完成黑色、大红、枣红、浅红、黄色、草绿、深绿等各种颜色的扁豆新品系,新品种将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,同时让上海市民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优质、安全的扁豆产品。 

上一篇“不生病、不打药”的扁豆新品种

下一篇:很抱歉没有了

蔬菜种植本月排行